“内鬼”必须除!中方禁令刚下,就有人胆敢越过红线?绝不会轻饶
据环球网报道,经国务院批准,2024年11月,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密码局发布2024年第51号公告,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自2024年12月起实施。中方此次制定《清单》是对现有已管制的所有两用物项进行系统整合,建立完整的清单体系和制度,暂不涉及具体管制范围的调整。中方始终秉持合理、审慎、适度的原则开展两用物项列管工作,目前已实施管制的两用物项数量仅700项左右。未来,中方将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的需要。
两用物项,是指既有民事用途,又有军事用途或者有助于提升军事潜力,特别是可以用于设计、开发、生产或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货物、技术和服务,包括相关的技术资料等数据。常见的两用物项包括麻黄碱、高锰酸钾、乙醚、盐酸、硫酸等易制毒化学品,也包括氰化氢、二氯化硫、氰化钾等监管化学品。
美国与中国之间关于关键矿产和战略技术的限制措施可以追溯至2019年。当时,特朗普第一届政府针对中国通信巨头华为实施了一系列出口限制,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得美国芯片并禁止其进入美国市场。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称,华为当时通过从其他外国制造商处进口芯片规避了一些限制。为了堵住这个“漏洞”,特朗普政府随后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阻止华为从第三方获得美国芯片,还把其他数十家中国科技公司以“威胁国家安全”的名义加入“实体清单”。
展开全文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近期,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处置了一起境内外人员为谋私利,相互勾结,企图将镓偷运出境的案件。国家安全机关接到举报,境外人员杜某欲将国家管制物项携带出境,国家安全机关干警及时赶到将其制止,在其随身行李中查获1个装有金属镓的瓶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杜某确不知晓瓶内物品为管制物项金属镓,是受国内某金属材料公司人员汤某所托,将其放置随身行李物品中携带出境。鉴于涉及数量少,且未造成实质危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杜某进行批评教育。
稀有金属的战略价值愈加突出,镓这种曾经默默无闻的金属,正悄然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所在,在半导体、光电器件乃至军事领域中,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被誉为“未来科技的灵魂材料”,尽管它的重要性如此显而易见,却很少有人知道,镓的全球储量几乎都掌握在中国手中。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控制着全球镓储量的近九成,拥有绝对的资源优势。
值的警惕的是,这次查获偷运的镓,是装在一个小瓶子里面的,走私的数量极其少,但为啥汤某要利用杜某孤注一掷、躲避检查私运呢?很有可能这个小瓶里面的镓只是一个样品,但也反映了境外组织为了拿到镓这样的管制金属而不择手段。其实放在2023年8月管制前,你带出境都没啥问题,现在连一点样本都带不了,也说明了咱们是动了真格,对镓的出口管制是极其的严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