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缅北被端后,妙瓦底仍敢对中国人下手
妙瓦底诈骗园区肆虐,中国人频受害,但正义终将到来
近期,中国演员王星因接受异国工作邀请不幸被骗入缅甸妙瓦底诈骗园区,同时另有两名中国女子也从泰国被骗至缅东妙瓦底。这一系列事件再次将电子诈骗推上了热搜,让人们对诈骗犯罪的残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自2023年7月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以来,缅北果敢地区的规模化电诈园区已被全部铲除。然而,妙瓦底却接过了缅北的“接力棒”,成为了电诈的新窝点,疯狂地对中国人下手。
这不禁让人产生两个疑问:一是为何缅北果敢四大家族已经落得如此下场,妙瓦底却敢更加肆无忌惮?二是为什么中南亚这些小国家总是对中国人下手,中国人总是成为受害者?
据被解救回来的受害者描述,在妙瓦底的诈骗园区里,中国人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他们被电诈集团视为“行走的人民币”,售价高达三四十万元,甚至会在各个电诈园区之间被买卖交易。为了控制管理园区,电诈犯罪集团还会对业绩不好或稍有不从的电诈人员进行残忍殴打、极端虐待甚至残害致死。拔指甲、剁手指、泡水牢、吊起来殴打等暴力手段和酷刑,让人不寒而栗。
妙瓦底之所以对中国人下手,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妙瓦底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局势为其提供了庇护。它位于缅甸东部克伦邦,地处缅泰两国边境,是重要的贸易点。这里存在多个地方武装组织,势力交错,且与电诈组织关系密切。地方军阀以诈骗“养军”,为电诈活动提供保护。在妙瓦底,各种势力结成了一个看似松散但坚固无比的利益联盟。
二是中国人被视为“优质目标”。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傻,相反,正是因为中国人聪明且爱存钱,才成为了诈骗团伙的眼中钉。东南亚诈骗集团通过虚构投资项目、中奖信息等手段,骗取中国人的大量积蓄。同时,中国电子支付的高度普及和资金流转的迅速性,也使得诈骗分子一旦得逞便能快速转移资金。此外,中国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信息泄露问题严重,诈骗分子借此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海量中国公民个人信息,进而开展精准诈骗。
然而,妙瓦底如此有恃无恐的日子并不会太长。公安部已经发表声明,表示将持续保持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特别是对缅甸妙瓦底等新的诈骗窝点聚集区将进一步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力度。联合相关国家警方开展打击行动,全力捣毁境外电诈窝点,全力协调解救被困人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虽然诈骗可能会不断转移、难以彻底消失,但只要有正义的力量在,它就永远无法肆虐。相信在公安部门的努力下,妙瓦底的好日子也不会太长了。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当诈骗犯罪被彻底铲除,人们能够安心地生活,不再受到诈骗的威胁。
评论